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實現進展情形

未達全球標準             未達全球標準 但稍有斬獲                 未達全球標準 但有重大進展



目標一:促進生態系、棲地、生物區系的生物多樣性保育
1.1 世界上至少有10%的生態地受到有效的保護
      未達全球標準,但是一半以上的陸域生態區域達成10%的目標。但是也些保護區的經營管  
      理效率仍低。海洋和內陸水域的保護區雖然在增加,但仍不足。
1.2 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重要地區
      未達全球標準,但是保育鳥類以及受脅物種的保護區比例增加。
   











目標二:促進物種多樣性的保育

2.1 針對選定的生物類群,復育、維持、並減少該物種的族群量
      未達全球標準,仍然有許多物種的豐度和分佈持續在縮減當中。但是,保護目標物種所付 
      出的努力已經逐漸展現成果。


2.2 改善受脅物種的現狀
      未達全球標準,平均而言,物種瀕臨滅覺得風險持續增加。但是,執行保育措施之後,有  
      些物種已經轉移到風險較低的受脅類別。



目標三:促進保護遺傳多樣性

3.1 保育作物、牲畜、經濟樹種、魚類及野生動物和其他經濟物種的遺傳多樣性,並結   
      合與維持當地本土的傳統知識。
       未達全球標準。遺傳多樣性的資訊仍然相當分散。透過域外保育(ex situ)保護作物的遺傳多樣性幾經獲得進展,但是農業系統仍然度簡化。雖然野生生物的遺傳多樣性不容易研究查明,但從生物多樣性的流失狀況可以間接反應遺傳多樣性並沒有維持住。雖然某些計畫保育的遺傳資源及傳統知識,但仍在持續下降中。

目標四:推廣永續利用及消費


4.1 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的產品,取自永續利用經營管理方式,並且對生產區以生物多  
      樣性保育的方式進行管理
       未達全球標準,但是部份生物多樣性成份,例如林業和漁業資源,已漸有斬獲。


4.2 減少非永續消費生物資源,並減少其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未達全球標準,非永續利用的消費持續在增加,並且仍然是生物多樣性流失的主因之一
   
4.3 沒有野生植物或動物受到國際貿易的威脅
      未達全球標準,野生植物及動物仍然因國際貿易而下降,但是透過<瀕為野生動植物貿易
      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已
      漸有斬獲。


目標五:降低棲地流失、土地利用變遷與劣化、非永續的水資源使用


5.1 降低自然棲地流失及劣化
       未達全球標準,許多生物多樣性敏感區持續在消失中,但某些棲地喪失速度在增加中。



目標六:控制外來入侵種威脅

6.1 控制主要外來物種的散佈途徑
      未達全球標準,許多生物多樣性敏感區持續在消失中,但某些棲地喪失速度在增加中。

6.2 針對後外來物種威脅的生態系、棲地或物種,制定經營管理計畫
      未達全球標準,雖然已經有部份經營管理計畫已經在執行,但是大多數國家仍然缺乏有效
       的經營管理計畫。




目標七:解決氣候變遷和污染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挑戰

7.1 維持及加強生物多樣性組成成份的回覆力,以適應氣候變遷
      未達全球標準,面對氣候變遷,已有計畫執行以降低威脅壓力,並加強生物多樣性的恢復
       力。然而,也發展了生物多樣性廊道以協助生物遷移並適應新的氣候區。

7.2 減少污染以及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
      未達全球標準且結果混雜。測量以減少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衝擊已經實施,部份嚴重列畫
      得生態系已經開始恢復。但是,許多先前原始的地區已經劣化。氮沈降在許多地區仍然室
      主要的威脅之一。


目標八:維持生態系提供產品、服務、及支持生計得能力


8.1 維持生態系提供產品與服務的能
      未達全球標準,在某些案例,生態系所承受的壓力持續增加。但是,也有些採取的行動以
      確保生態系服務得以維持。
   

8.2 維持供應(特別針對窮人)永續牲畜、在地食物安全、及保健的生物資源
      未達全球標準,許多維持生計的生物資源,如魚類、哺乳類、鳥類、兩棲類和藥用植物的
      數量正在下降,世界上貧窮人口所受的影響尤其嚴重。



目標九:維持本土及在地社區的社會文化多樣性


9.1 保護傳統知識、創新與作法
      未達全球標準,儘管部份地區已經開始執行保育行動,長期看來,傳統知識和及其權利仍
      在消失當中。
   

9.2 保護本土及在地社區對其傳統知識、創新與作法的權利及惠益分享
      未達全球標準,但是已經推行共同經營管理系統與以社區為基礎的保護區數量已增加,本
      土及在地社區也受到更好的保護。




目標十:確保公平、公正得分享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

10.1 所有遺傳資源的移轉應符合<生物多樣性公約>、<糧食和農業遺傳資源國際條約>
        (the Treaty o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及其他適用的協定
        未達全球標準,但是在<糧食和農業遺傳資源國際條約>中制定了許多原料移轉的協定。
   

10.2 與提供遺傳資源的國家分享透過商業或利用所產生的利益
        未達全球標準。只有少數遺傳資源所獲得之惠益公平分享的例子。自本目標通過之時
        (2002)到2010年, 獲取和惠益分享制度還在制定當中,而該目標截止日期也是本目標的
        截止日期。


目標十一:各締約國為實現本公約,提昇財經、人事、技術、科技等方面的能力



11.1 根據本公約第20條,向開發中國家轉讓新的或額外的財政資源,以便有效實施本
        公約中各項承諾。
        未達全球標準。隨然財政資源尚稱缺乏,但是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官方措施有在逐漸發
        展之中。
   

11.2 根據本公約第20條第四項,向開發中國家轉讓技術,以便有效實施本公約中各項 
         承諾。
         未達全球標準,一些開發國家已經制定了技術轉移的機制和方案。但是,只能獲得有限
         的技術是實施本公約的障礙,也是許多開發中國家實現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障礙。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2) Executive Summary

峇里島椋鳥 Bali Starling (Leucopsar rothschildi) 在IUCN Red List的物種保育等級屬於「嚴重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CR),屬於峇里島和印度尼西亞的特有屬(endemic genus, Leucopsar 為單種屬)。20世紀期間,峇里島椋鳥的族群量因過度獵捕而大幅下降,1990年估計野外族群量僅有15隻,2008年估計全世界含圈養的數量約在100隻個體左右,但每年的數量仍在持續變動。




2002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宣佈:「至遲於2010年,讓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速度在全球、國家、區域等層級明顯的下降...」但是這項目標在2010年宣到失敗,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並沒有明顯的減緩。

關於生物多樣性流失的狀況,秘書處針對生態系、物種、遺傳三個層級設計了多項相關指標加以監測。並強調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五大因素:棲地消失(habitat loss)、過度利用(overexploitation)、污染(pollution)、外來入侵物種(invasive alien species)、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且人類的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已經超出地球的負荷,遠遠超過2010目標所制定的標準。

生態系 Ecosystem

*雖然降低熱帶雨林和紅樹林面積逐漸有成效,但是淡水溼地、海冰棲地、鹽沼、珊瑚礁、海草床和貝類礁等生態系仍然正大福下降。

*森林和河溪棲地破碎化(fragmentation)和劣化的擴張,亦造成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服務的喪失。

物種 Species


*平均來說,物種仍然面臨滅絕的風險,其中以兩棲類的風險最高,珊瑚的消失速度最快,約有1/4的維管束植物瀕臨滅絕。

*1970-2006年,脊椎動物約減少了1/3,其以熱帶及淡水生態系最為嚴重。


遺傳 Genetic


*作物和家畜的遺傳多樣性在農業系統中也在下降當中。


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所帶來的服務對人類的生活、文化及精神層次都相當重要,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服務的流失將會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福祉。<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帶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育風潮,世界各地增加了許多保育物種的保護區,約170個國家擬定了國家層級的生物多樣項策略及行動計畫。在國際上,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經費也逐漸提昇。許多行動計畫產生了重要且明確的研究結果,這代表只要有充足的資源和政治意願,就能找到降低生物多樣性流失速度的措施。例如森林濫墾濫伐和外來入侵種開始受到控制,估計至少有31種鳥類免於在上個世紀滅絕。然而,<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所實施的程度尚稱不足。再大多數的國家中,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相關計畫只獲得一小部份的資金支持,且常常受到政府當局的忽視。

棲地消失 Habitat Loss


*熱帶雨林逐漸轉變為作物用地,甚至成為生產生質燃料用地。例如亞馬遜熱帶雨林退化成為熱帶旱林(Savanna)的植群型態,間接的使當地的降雨量減少,進而影響了農業的生產。


過度利用 Over-exploitation

*過漁(overfishing)嚴重造成海洋生態系中魚類的生物多樣性下降。


污染 Pollution

*農業肥料和污水所含的磷酸鹽和硝酸鹽對內陸水域生態系產生嚴重的優養化,造成漁獲量減少,甚至間接影響觀光旅遊收益,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外來入侵物種 Invasive Alien Species

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

*造成動物、植群的分布範圍隨著氣候變遷的過程發生改變,逐漸往兩極移動。棲息於較低溫的遷徙性海洋生物,往赤道遷徙的距離減少,降低熱帶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北寒林和溫帶林的南緣也開始出現大面積枯死的現象,皆是氣候變遷造成生物多樣性大幅度改變或流失的例子。

*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及海水溫度升高,對熱帶海洋的珊瑚礁生態系變得非常脆弱。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升高使酸雨增加,進而減少建造珊瑚骨骼所需的碳酸離子。海水溫度升高使得珊瑚白化,在加上污染、過度獵捕及其他壓力的影響,使珊瑚成為消失的速度最快的生物。


然而,目前對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瞭解的越多,所能掌握的機會也越多,不僅能定明確的針對保育工作對症下藥,同時也能實現其他社會目標。尤其針對生態系服務的政策,對人類的福祉有長遠的影響,近期內要阻止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並不容易,但是長遠下來,現在就開始採取緊急有效的措施,來支持長期的願景,終究有機會遏止甚至逆轉生物多樣性流失的趨勢。

對政策決策而言,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以及氣候變遷兩項議題,應該用相同的態度來積極面對,因為兩者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同樣是巨大深遠且難以估計的。長久來看,保育生物多樣性、生態系復育及多樣化,應該視為一項高成本效益的投資。其中,無論是生物多樣性或是氣候變遷的研究,科學研究本有其限制與不確定性,但不應以此作為不採取保育行動的藉口。這兩項是議題,科學研究只是議題的其中一部份,必須多以不同角度及立場的眼光來加以考量。

要採取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有效行動,藉以直接或間接的發揮其效益:

*提高土地、水資源、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
*減少非永續利用措施以及資源的浪費,避免不必要的補貼。
*對土地利用、海域、水域等不同的生態系、保護區、續利用區作審慎的考量與規劃。
*保護利用及獲得遺傳資源相關的傳統知識,所獲得的惠益應該公平分享於資源來源國。
*積極執行推廣教育,讓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觀念成為主流,進而改變浪費的消費及生活習慣。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三版>強調: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氣候變遷、解決貧困、改善人民健康等等議題不能在分別切割開來討論,應該加以整合、合作運行處理。


「今後十年或二十年內採取的行動,將決定人類文明過去一萬年所賴以存在的環境,是否能在這個世紀之後持續下去。如果我們不能利用這個機會,地球的很多生態系將進入前所未有的新狀況,在那種狀況下,生態系是否能滿足當代和子孫後代的需求是一個高度不確定的問題。」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1) Foreword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ral (聯合國秘書長) BAN Ki-moom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Executive Director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 Achim Steiner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 Ahmed Djoghlaf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三版(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3, GBO-3)之前言,由聯合國秘書長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General) BAN Ki-moom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Executive Director ExecuAchim Steiner)、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Ahmed Djoghlaf分別撰述。

前言開宗明義題到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並未達成,大多數的國家報告中皆未達成2010目標,少數國家直接明確表示未達成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雖然國際上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態度越來越積極,且逐漸可看見成效。但是,生物多樣性的消失仍未減緩,仍需各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共同努力。

同時也強調了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對於全人類的發展有非常嚴重的影響,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和氣候變遷兩者之間交互作用、互相影響。因此,皆強調「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和「氣候變遷」的影響程度相當,各國政府對於兩議題應該給予同等程度的重視,並且整合面對。此外,兩議題皆嚴重阻礙「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的發展:糧食保障、消除貧窮、人口掌控。

然而,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在執行常見的困難點:

1. 生物多樣性目標在執行上常常與既有或新的國家政策產生衝突,聯合國強調,生物多樣性是許多國家發展目標的基礎資本,應共同努力保育及永續利用國家的自然資源。

2.生物多樣性是國家的重要經濟資產,但許多國家政府並未意識到這件事,對於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仍視若無睹。因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行「生態系與生物多樣性經濟學研究」(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TEEB),強調自然保育具有相當高的投資報酬率,且生態系服務的福利不能僅僅以金錢方式衡量。並且鼓勵各國政府將自然資本納入經濟規劃中。例如委內瑞拉(Venezuela)對自然保護區的投資節省了350萬美元的支出、越南(Vietnam)以紅樹林栽植取代海岸堤防的方式,節省了700萬美元的支出。

3.生物多樣性的公共認識不足、概念未主流化、缺乏經濟評估。科學家、政策決策者、一般大眾對於生物多樣性的認知不完整、資訊破碎、缺乏溝通與整合。

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主要原因

1.棲地流失 habitat loss,包含棲地破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
2.未永續利用及過度利用自然資源 the unsustainable use and over-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3.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
4.外來入侵物種 invasive alien species
5.污染pollution (棲地劣化)

常見已執行的措施

1.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育的新法律的立法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iodiversity related legislation
2.發展新的環境影響評估機制 the establishment of mechanism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3.參與跨界經營或合作活動participation in transboundary management or cooperation initiatives
4.鼓勵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資源的管理 fostering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生物多樣性展望第三版>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決策參考、鼓勵各國政府進行國際協調、技術轉移與惠益分享,共同致力於消除危害生物多樣性的原因、保育措施的障礙。強調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主旨:
「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
Biodiversity is life, biodiversity is our life.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愛知目標:2010-2020生物多樣性目標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國大會於2010年10月18日至19日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舉行。檢討第六屆締約國大會時訂立的<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2010 Biodiversity Targets),發現多項目標未達預期標準。因此,訂定了更嚴格的「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 ,重新設置新的十年目標,作為2010-2020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The 10th meeting of the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10) of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was held in Nagoya, Aichi Prefecture, Japan, from 18 to 29 October 2010.  The meeting reviewed "2010 Biodiversity Targets" which targeted in the 6th meeting of COP 6. Many targets did not achieve the standard. Therefore, they enacted stricter "Aichi Targets" for new decade biodiversity goal in 2010-2020. 

愛知目標一共包含5大策略目標(Strategic Goal)及20項子目標(Target),希望各政府與非政府組織能投入更多資源,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及永續利用。
There are 5 Strategic Goals and 20 Targets in Aichi Targets. They hoped that the governments and Non-government Groups will invest more resources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the Chinese words in this table are cited from "From 2010 Biodiversity Target to Aichi Target")
http://www.swan.org.tw/activity/2011/bio10/bio10_1.pdf

Strategic Goal A
Addres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biodiversity loss by mainstreaming biodiversity acro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策略目標A
透過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政府和社會主流,解決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本原因

Target 1  
By 2020, at the latest, people are aware of the values of biodiversity and the steps they can take to conserve and use it sustainably.
目標1
至遲於2020年,所有人都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並知道能夠採取哪些措施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

Target 2  
By 2020, at the latest, biodiversity value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national and loc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and planning processes and are being incorporated into national accounting, as appropriate, and reporting systems.
目標
至遲於2020年,將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納入國家和地方發展和減貧策略及規劃過程,且納入國家財務會計報告系統

Target 3
By 2020, at the latest, incentives, including subsidies, harmful to biodiversity are eliminated, phased out or reformed in order to minimize or avoid negative impacts, and positive incentives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iodiversity are developed and applied, consistent and in harmony with the Convention and other relevant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national socio economic conditions.
目標3
至遲於2020年,消除、淘汰或改革為和生物多樣性的獎勵措施,包括補貼,並在顧及國家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制定並採用有助於保育和永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積極獎勵措施。
Target 4
By 2020, at the latest, Governments, business and stakeholders at all levels have taken steps to achieve or have implemented plans for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and have kept the impacts of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well within safe ecological limits.
目標4
至遲於2020年,各級政府、商業和權益關係者都以採取步驟實現永續的生產和消費,或執行了永續生產和消費的計畫,並將使用自然資源的影響控制在安全的生態限度範圍內。
Strategic Goal B
Reduce the direct pressures on biodiversity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use

策略目標B
減輕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壓力和促進永續利用
 
Target 5
By 2020, the rate of loss of all natural habitats, including forests, is at least halved and where feasible brought close to zero, and degradation and fragment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目標5
至遲於2020年,使包括森林在內的所有自然棲地的喪失和退化以及破碎化程度至少減半,或在可行之處接近於零。
Target 6
By 2020 all fish and invertebrate stocks and aquatic plants are managed and harvested sustainably, legally and applying ecosystem based approaches, so that overfishing is avoided, recovery plans and measures are in place for all depleted species, fisheries have no significant adverse impacts on threatened species and vulnerable ecosystems and the impacts of fisheries on stocks, species and ecosystems are within safe ecological limits.
目標6
至遲於2020年,所有魚類、無脊椎動物和水生植物等水產資源都以永續的、合法的、基於生態系作法的方式收穫和管理,以避免過漁;所有枯竭的魚種都執行了復原計畫和措施,漁撈對受威脅的魚群和脆弱生態系的影響都限於安全的生態限度內。
Target 7
By 2020 areas under agriculture, aquaculture and forestry are managed sustainably, ensuring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目標7
至遲於2020年,農業、水產養殖及林業的區域都實現永續管理,確保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
Target 8
By 2020, pollution, including from excess nutrients, has been brought to levels that are not detrimental to ecosystem function and biodiversity.
目標8
至遲於2020年,污染,包括優養化,被控制到不危害生態系功能和生物多樣的範圍。
Target 9
By 2020, invasive alien species and pathways are identified and prioritized, priority species are controlled or eradicated, and measures are in place to manage pathways to prevent their introduction and establishment.
目標9
至遲於2020年,入侵外來種和其管道被鑑定、排定優先次序和控制或根除,適當措施被執行以防止進入外來物種的進入和立足。
Target 10
By 2015, the multiple anthropogenic pressures on coral reefs, and other vulnerable ecosystems impacted by climate change or ocean acidification are minimized, so as to maintain their integrity and functioning.
目標10
2015年,盡量減少人類對已受到氣候變遷或海洋酸化衝擊的珊瑚礁和其他脆弱生態系的多重壓力,維護他們的完整性和功能。
Strategic Goal C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biodiversity by safeguarding ecosystems, species and genetic diversity

策略目標C
保護生態系、物種和基因多樣性以改善生物多樣性的狀況

Target 11
By 2020, at least 17 per cent of terrestrial and inland water, and 10 per cent of coastal and marine areas, especially area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for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re conserved through effectively and equitably managed, ecologically representative and well connected systems of protected areas and other effective area-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wider landscapes and seascapes.
目標11
2020年,至少有17%的陸地、內陸水域和10%沿海和海洋區域,尤其是對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服務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區域,因有效而公平的管理,和透過生態上具代表性和妥善關聯的保護區系統和其他以地景為保育基礎的有效措施而受到保護,並納入更廣泛的土地景觀和海洋景觀系統中。
Target 12
By 2020 the extinction of known threatened species has been prevented and their conservation status, particularly of those most in decline, has been improved and sustained.
目標12
2020年,防止了已知瀕危物種免遭滅絕,並改善族群數量下滑最嚴重的物種的保育狀況。
Target 13
By 2020,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ultivated plants and farmed and domesticated animals and of wild relatives, including other socio-economically as well as culturally valuable species, is maintained, and strate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for minimizing genetic erosion and safeguarding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目標13
2020年,作物、畜養動物和其野生親緣物種,以及其他具有社會經濟文化價值的物種的基因多樣性被保護,同時制定並執行了保護基因多樣性,防止其喪失的策略。
Strategic Goal D
Enhance the benefits to all from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策略目標D
提高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帶來的惠益
Target 14
By 2020, ecosystems that provide essential services, including services related to water, and contribute to health, livelihoods and well-being, are restored and safeguard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needs of women,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poor and vulnerable.
目標14
2020年,提供重要服務,例如水源及有助於健康、生計和福祉的生態系得到了保障和/或恢復,包括考量婦女、原住民和地方社區以及貧窮和脆弱者的需要。
Target 15
By 2020, ecosystem resilience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biodiversity to carbon stocks has been enhanced, through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including restoration of at least 15 per cent of degraded ecosystems,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and to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目標15
2020年,透過保育和復原行動,包括復原至少15%退化的生態系,強化生態系的復原能力以及生物多樣性對碳吸存的貢獻,從而幫助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及防止沙漠化。
Target 16
By 2015, the Nagoya Protocol on Access to Genetic Resources and the Fair and Equitable Sharing of Benefits Arising from their Utilization is in force and operational,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legislation.
目標16
2015年,名古屋獲取和惠益分享議定書與國家立法一致,並已有效運作。
Strategic Goal E
Enhance implementation through participatory plan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

策略目標E
透過參與姓規劃、知識管理和能力建設強化執行工作

Target 17
By 2015 each Party has developed, adopted as a policy instrument, and has commenced implementing an effective, participatory and updated national biodiversity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目標17
2015年,各國以擬定、通過政策工具和執行了有效、參與性和修正的國家生物多樣性和策略行動計畫。
Target 18
By 2020,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s of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 relevant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iodiversity, and their customary us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are respected, subject to 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relevant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and fully integrated and reflect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with the full and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of indigenous and local communities, at all relevant levels.
目標18
2020年,在原住民和地方社區的有效參與下,其與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利用,和習慣使用自然資源方式相關的傳統知識、創新和作法,受到尊重,並獲得國家法規與國際規範的保護。
Target 19
By 2020, knowledge, the science base and 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biodiversity, its values, functioning, status and trend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its loss, are improved, widely shared and transferred, and applied.
目標19
2020年,與生物多樣性、其價值和功能,其狀況和趨勢以及其喪失可能帶來的後果有關的知識、科學基礎和技術已經提昇、廣泛分享和移轉及使用。
Target 20
By 2020, at the latest, the mobiliz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Plan for Biodiversity 2011-2020 from all source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olidated and agreed process in the Strategy for Resource Mobilization, should increase substantially from the current levels. This target will be subject to changes contingent to resource needs assessments to be developed and reported by Parties.
目標20
至遲於2020年,有效執行2011-2020策略計畫的資金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