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是瞭解生物多樣性指標在時空中的現況與變化趨勢,並以其結果有效的評估經營管理計畫的方法。監測計畫越來越多,但是其中常見有兩個缺點:1.為定義明確的監測目標 2.略不同資料來源所產生的誤差(包涵空間變異與偵測度)。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好好思考(1)為何監測? (2)監測對象為何? 以及(3)如何產出監測成果? 因此本文依序說明上述三項問題的一些常見錯誤以及注意事項。
監測目標的訂立通常可以分為科學目標與經營目標,每一種監測計畫應該都具備上述兩項目標。但是,兩項目標的監測精神略有不同,科學目標的監測精神在於以科學法蒐集資料並且客觀的解釋結果。在應用層面的經營目標卻不完全適用科學成果解釋,必須同時考量其他實務面向的因素。
監測對象方面,許多監測計畫常常僅針對監測指標本身,但是沒有同步監測可能影響監測指標的影響因子。因而導致監測成果僅能觀測生物多樣性指標的變動狀態,卻無法以影響因子來解釋指標變化的成因。監測法上則建議應該留意空間變異以及不同方法而產生不同的偵測度。
文中的Box分別說明「測量生物多樣性指數」、「監測的計數方法」、「取樣與偏差」、「跨時空的取樣設計」、「估計生物豐度:空間變異與偵測度」的簡要說明,可供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