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以公民科學方式進行的生態學研究,不僅擴大了研究的尺度、集中了監測的努力量、並且大幅度的提昇許多志工的經驗值。隨著行動通訊器材以及地理資訊系統的普及,公民科學研究與電腦科技及資訊生物學緊密的結合。公民科學的執行方法與監測對象相當多樣,但是其資料中所隱含的偏差仍然還有許多值得討論和調整的空間。雖然各種公民科學計畫蒐集大尺度、長時間及大量的生物資料,資料的分析與應用則下一步必須面對的挑戰。

由於公民科學有大量志工參與,要求過度嚴格的資料蒐集方式很容易降低至攻得參與意願。因此,公民科學計畫在資料狀況與計畫遂行兩方面必須適當地取捨,以達成監測目標。公民科學計畫也可以設計乘以問題或假說為導向的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數的公民科學計畫都以長期監測為主要導向。因此,在此類計畫底下,有時反而需先觀察計畫資料的分布趨勢,在針對資料內提出適當地假說,才能進行假說-演繹形式的研究。

本文前半段說明近年公民科學計畫的優點及特色,以及可以應用的議題:包括大尺度生態學、地景生態學、都市生態學、物種分布變遷、物候學、群聚變遷、流行病學、競爭與外來種生態學等。表一例舉各種生物類群的公民科學計畫及網站,表二比較八大以鳥類豐度為監測對象的公民科學計畫。後半段說明公民科學資料的特徵、影響資料特徵的原因、以及處理資料偏差的方法。

對於我博士論文的主題:面對這些公民科學的資料,這一篇點出了一個很好的開頭。無論是系統性的調查或是非性統性的資料回報,都需要嘗試以一些統計或數學模型的手法來處理。我的博士論文的主軸也在於如何適當地處理這些資料,讓這些資料得以經過適當地校正與分析,客觀的將自然現象呈現出來。公民科學計畫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浮現,但是資料的處理還是一個尚待突破的議題。我深處於執行眾多公民科學計畫的特生中心,以此作為博士論文的主要軸線我認為相當適合,也有許多值得突破之處。藉由這個主題,我也可以再次勇敢的面對統計分析與數學模型,希望將自己在數學方面的能力拉到另外一個高度。這一個部份處理得當,未來面對各種議題有能更容易透過數學方法來回答。特生中心資料庫累積的大量資料,也希望能藉由這個機會喚醒,並且挖掘其中的寶貴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