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生物指標(bioindicator)在生態學和地景生態學得應用越來越廣泛。如果能夠以客觀的標準選擇適當的「重點物種」(focal species)可以在不同的尺度(1)辨識重要的自然地景元素(2)棲地品質的指標。在大尺度之下,可以瞭解整體的地景品質並製作環境品質的圖層;在小尺度則可瞭解重要的棲地結構與特徵,對擬定保育方針有很大的幫助。

以鳥類作為指標的原因不外乎:(1)對鳥類生態的瞭解甚多 (2)鳥類棲地及領域與植群的關係密切 (3)生態金字塔各階層皆有各種鳥類 (4)鳥類容易觀察,可快速蒐集資料。相對於繁殖成功率(breeding success)、生產特徵(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物種存活率(species survival),這些指標雖然可以更精確的瞭解鳥類的棲地品質,但是調查這些指標的成本太高、效率低且不是用於大尺度。因此,若能有效的定義「重點物種」,就能以重點物種的豐富度(richness)和豐度(abundance)作為環境品質的有效指標。

運用重點物種作為指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盡可能的客觀定義研究區域內的重點物種 (2)重點物種再不同尺度所指標的意義不同 (3)用在經營管理實作的建議為何。本篇的重點物種排除了及普遍的鳥種(frequency>30%)、及稀有的鳥種(<2%)、社會性的鳥類、大多是飛行時才紀錄到的猛禽和水鴨、受人為影響甚大的狩獵用鳥(game birds)。


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


監測是瞭解生物多樣性指標在時空中的現況與變化趨勢,並以其結果有效的評估經營管理計畫的方法。監測計畫越來越多,但是其中常見有兩個缺點:1.為定義明確的監測目標 2.略不同資料來源所產生的誤差(包涵空間變異與偵測度)。主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好好思考(1)為何監測? (2)監測對象為何? 以及(3)如何產出監測成果? 因此本文依序說明上述三項問題的一些常見錯誤以及注意事項。

監測目標的訂立通常可以分為科學目標與經營目標,每一種監測計畫應該都具備上述兩項目標。但是,兩項目標的監測精神略有不同,科學目標的監測精神在於以科學法蒐集資料並且客觀的解釋結果。在應用層面的經營目標卻不完全適用科學成果解釋,必須同時考量其他實務面向的因素。

監測對象方面,許多監測計畫常常僅針對監測指標本身,但是沒有同步監測可能影響監測指標的影響因子。因而導致監測成果僅能觀測生物多樣性指標的變動狀態,卻無法以影響因子來解釋指標變化的成因。監測法上則建議應該留意空間變異以及不同方法而產生不同的偵測度。

文中的Box分別說明「測量生物多樣性指數」、「監測的計數方法」、「取樣與偏差」、「跨時空的取樣設計」、「估計生物豐度:空間變異與偵測度」的簡要說明,可供參考
以公民科學方式進行的生態學研究,不僅擴大了研究的尺度、集中了監測的努力量、並且大幅度的提昇許多志工的經驗值。隨著行動通訊器材以及地理資訊系統的普及,公民科學研究與電腦科技及資訊生物學緊密的結合。公民科學的執行方法與監測對象相當多樣,但是其資料中所隱含的偏差仍然還有許多值得討論和調整的空間。雖然各種公民科學計畫蒐集大尺度、長時間及大量的生物資料,資料的分析與應用則下一步必須面對的挑戰。

由於公民科學有大量志工參與,要求過度嚴格的資料蒐集方式很容易降低至攻得參與意願。因此,公民科學計畫在資料狀況與計畫遂行兩方面必須適當地取捨,以達成監測目標。公民科學計畫也可以設計乘以問題或假說為導向的研究,但是目前大多數的公民科學計畫都以長期監測為主要導向。因此,在此類計畫底下,有時反而需先觀察計畫資料的分布趨勢,在針對資料內提出適當地假說,才能進行假說-演繹形式的研究。

本文前半段說明近年公民科學計畫的優點及特色,以及可以應用的議題:包括大尺度生態學、地景生態學、都市生態學、物種分布變遷、物候學、群聚變遷、流行病學、競爭與外來種生態學等。表一例舉各種生物類群的公民科學計畫及網站,表二比較八大以鳥類豐度為監測對象的公民科學計畫。後半段說明公民科學資料的特徵、影響資料特徵的原因、以及處理資料偏差的方法。

對於我博士論文的主題:面對這些公民科學的資料,這一篇點出了一個很好的開頭。無論是系統性的調查或是非性統性的資料回報,都需要嘗試以一些統計或數學模型的手法來處理。我的博士論文的主軸也在於如何適當地處理這些資料,讓這些資料得以經過適當地校正與分析,客觀的將自然現象呈現出來。公民科學計畫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浮現,但是資料的處理還是一個尚待突破的議題。我深處於執行眾多公民科學計畫的特生中心,以此作為博士論文的主要軸線我認為相當適合,也有許多值得突破之處。藉由這個主題,我也可以再次勇敢的面對統計分析與數學模型,希望將自己在數學方面的能力拉到另外一個高度。這一個部份處理得當,未來面對各種議題有能更容易透過數學方法來回答。特生中心資料庫累積的大量資料,也希望能藉由這個機會喚醒,並且挖掘其中的寶貴資訊。

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


演講的時候常常有人會問「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然後我就會開始說明「一個整體、兩個性質、三個層級...巴拉巴拉...」。簡單的說,生物多樣性囊括了所有生命現象所涉及的議題。因此,生物多樣性不僅僅包涵生物學、生態學等科學,也包涵了人文、社會、經濟等等許多複雜議題的。所以說實話啊,要準備一門科目叫做「生物多樣性」的考試時,還真是困難啊,因為涵蓋的議題層面實在是太龐雜了,真是令人無從準備起啊。所以呢,後來覺得要瞭解這種特性的主題,所要掌握的就是「廣、淺、紮實」,<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 就做到了這一點。

<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 是由日本的環境新聞工作者枝廣淳子,也是日本永續利用協會(Japanese for  Sustainablility, JFS)的代表。這本書的出版也與2010攸關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大事:「COP10」。

COP 10 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所舉辦的第十屆締約國大會,地點在日本愛知縣。這次會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次會議發表了<生物多樣性展望 3>(Biodiversity Outlook 3, BO3),這是「2001-2010生物多樣性十年目標」的成果報告書。聯合國要求各個參與國在2001-2010十年間,讓世界的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速度有顯著的減緩。但是<生物多樣性展望 3>的結論是,大多數的目標沒有達成,生物多樣性仍然持續流失。因此,COP 10會議中決定另訂一個新的十年目標「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作為2011-2020的新生物多樣性目標。面對愛知目標中的20項子目標,各國也擬定出許多各種不同的解決方針,來面對這個十年計畫。

<北極熊不哭:讓生態永續的生物多樣性>先簡單介紹生物多樣性以及祈雨人類生活的緊密關係,再說明生物多樣性的現況與變化,後半段再報導這是各樣的解決方法與應對措施。這本書的特性就如同生物多樣性本身一樣,相當的龐雜,談論了許多相關的議題。但是每一項議題書中都沒有作太深入的論述,概念與討論很基本也很紮實。因此,我會建議,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可以抱著重新認識生物多樣性的新心態來閱讀,會對這個主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而如果對於其中的議題有興趣,再自行去尋覓深入探討的資料來閱讀,會比較有幫助。這本書的特性就是「廣、淺、紮實」,也是愛知目標的第一大目標「生物多樣性主流化」,讓每個人對生物多樣性都能有基本的認識,以更有效的推動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措施。